碳排放权交易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市场交易机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始终是推动节能减排的先行者,随着11月4日《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对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激活中国碳交易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2月16日上午,四川碳市场开市暨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揭牌活动在成都隆重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孙桢,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光志,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蔡竞,成都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罗强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10点整,随着一声锣响,四川碳市场的序幕正式拉开,现场的LED大屏上随即展示了实时交易行情,其中,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盈碳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首批4单共计25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交易。开市半个小时,共完成10笔共计36.3万吨CCER交易,成交金额逾400万元,主要是风电、水电、光伏、沼气、瓦斯发电等项目。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战略部署,我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扎实推进碳市场建设。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四川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初步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引导体系;深入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先导性服务业;成立了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印发了碳交易工作方案、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建设,大力推进碳交易;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区等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引领全省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是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创新行动。据悉,今年4月,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的备案,四川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之后,全国第八个拥有国家备案碳交易机构的省份。四川碳市场的成功开市是四川正式跨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行列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意义深远。
设立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整体考虑和战略部署,中心将面向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三方机构、行业协会等碳市场参与者开展常态化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对西部地区和全国碳市场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为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与专业人才保障。
在本次活动中还发布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与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与16家能力建设培训机构签约合作信息,同时,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分别签署了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来自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市)发展改革部门,以及我省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发展改革委、国内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省内重点排放单位、各大新闻媒体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