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胡洁院长:加强“双碳”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评价,赋能高质量“双碳”人才培养
能力建设中心 发布时间:2023-01-05 阅读数:4618 分享至:

图片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从“3060”目标任务提出,到党的二十大明确“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两年来,我国“双碳”进程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稳步推进。发展质量的实现,其背后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发展标准的制定和标准的度量。“双碳”目标催生高质量双碳人才培养需求,要更好地推动“双碳”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双碳”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指引各级各类“双碳”人才培养工作。

  政策层面,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3060”目标以来,我国“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框架体系已初具雏形。具体见下表:

图片

     在行动层面,各高校、职业院校及中小学已逐步开始将绿色低碳理念和有关“双碳”前沿技术、应用类课程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首的部分高校纷纷建立碳中和研究机构,开设“双碳”相关专业;各级各类党校、干部学院及高校干部培训基地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干部碳达峰碳中和教育培训的意见》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干部培训课程体系;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新职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相关的教育培训和证书考核工作正逐步推广。全社会各领域对“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以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为首的各高校非学历教育单位、各专业咨询公司、交易所、行业协会等纷纷推出各类企业“双碳”人才培训项目。本刊也在今年年初刊发《创新“双碳”教育,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一文,提出“建立‘双碳’教育标准,完善‘双碳’教育体系,以及创新‘双碳’教育模式,强化数字教育手段应用”等思考建议。

   “双碳”人才培养是时代新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教育培训评价体系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评价方式上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核心的第四次教育革命背景下,加强对“双碳”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更显迫切。

  基于长期关注“双碳”人才发展前沿和率先开展“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者的视角,对加强“双碳”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评价,赋能高质量“双碳”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如下思考建议:

  首先


   以政策和行业落地实践需要为基础,做好“双碳”专业人才画像。加强对国家和行业有关“双碳”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分析,结合具体行业发展对“双碳”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分层次、分领域“双碳”专业人才画像,为做好“双碳”人才教育培训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


   融合质量4.0等前沿理论和数字化手段应用,构建“双碳”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质量4.0(Quality 4.0)的核心概念是将质量管理实践与工业4.0的新兴能力保持一致;以帮助推动组织实现卓越运营。其核心框架包括数据、分析、连接、合作、应用程序开发、可扩展性、管理系统、合规、文化、领导和能力等11个关键组件。目前,质量4.0理论已逐步运用在教育质量管理评价中来,与ISO-国际标准组织、EFQM-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MBNQA-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SQAF-新加坡质量奖框架、CFfBE-加拿大商业卓越框架、ABEF-澳大利亚商业卓越框架和TQM-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等国际主流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融合运用,推动教育培训发展质量评价工作发展。在开展双碳”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评价过程中,可结合质量4.0理论及其他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和数字化手段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分层分类构建本地区、本领域“双碳”人才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指标来源、框架体系、关键指标及指标权重等。

  再次


  完善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和实施机制,强化评价指挥棒作用发挥。加强评价体系的运用和对实践工作的指引,结合“双碳”人才教育培训及人才发展实际,充分考虑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方面明确“谁来评”;突出结果导向明确指标体系“怎么评”“怎么用”,并从组织和机制层面,做好评价工作实施保障。

END

图片

(文章来源: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9KW3KdgIEWVYocNvhDPZ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