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
National Carbon Market Capacity Building Centre(Chengdu)
刘海燕
刘海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CDM/碳市场管理部助理研究员。2005年7月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10月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工作,先后在节能信息传播中心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中心担任科研助理,主要从事我国节能减排领域相关政策、机制等研究工作,包括节能减排路线及政策、建筑节能、节能信息传播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等研究。2012年6月起就职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要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碳市场领域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碳交易制
王际杰
王际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自2014年7月起就职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CDM和碳市场管理部,主要研究领域为碳交易机制设计、碳金融发展等相关内容,参与中国碳市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北京跨区域碳交易政策研究、碳约束条件下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全国碳市场碳排放约束与煤炭消费控制总量的关系、中国低碳发电技术基准线排放因子研究、碳交易财务与税务处理问题广东实证研究等课题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参编《2016中国碳市场报告》。
王田
王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统计考核部助理研究员。200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深造,获得环境管理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曾在华盛顿世界资源研究所进行气候变化适应研究,赴宁夏考察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并与美国开放空间研究所合作开展气候变化政策与水资源保护研究。2011年回国后,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及能源研究所从事气候变化政策、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工作。2012年以来,先后参加了《北京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北京市跨区域碳排放交易政策研究》等碳排
马翠梅
马翠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统计考核项目部助研。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MRV体系、温室气体清单、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区域电力排放因子等。参与的主要课题包括“2010及UNDP/NDRC中国准备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能力建设更新中国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中国准备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编制省级2005年温室气体清单(试点省份)及其他省份能力建设课题”等。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2009年度基本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UNFCCC附件一缔约方
李怒云
李怒云,教授级高工,博导。198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后就读中国农科院和北京林业大学,获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和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就职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曾任处长、总工程师、副司长等职。现任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作为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工作的开拓者,在林业碳管理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提出并解读了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碳汇造林、碳汇林业等概念;主持制定了中国林业碳管理相关政策和标准,组织实施了全球第一个《京都议定书》规则的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和首个中国碳市场成功交易的CCER(
李金良
李金良,教授级高工,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执行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关村绿色发展新型智库专家。研究方向: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碳汇项目开发管理、森林经营、森林康养(疗养)、绿色资源开发。先后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并获林学学士、森林经营管理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总工程师、项目总监,北京林业大学国家重点森林经营管理学科教师、国际林业企业总工程师等职。从业20年余年,具林业教学、生产、科研和碳汇项目开发经验,熟悉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流程和关键技术。合编4个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和有关技术标准。牵头组织开发了全国首个CCER碳汇造林项目和全国首个CCER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森林经营增汇试点项目,以及4个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森林管理碳汇项目。完成相关课题、项目50多项,主编或合编教材、专著7部,发表论文30篇。曾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作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国家林业科技专家、林业碳汇项目审核专家、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理事、北京林学会理事等职。